构建和谐网络净化学生心灵

  ——浅谈如何利用校园网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摘要: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在未成年人中滋生了网络沉溺、访问不良信息、迷恋网络游戏等不良行为,并引发了信息时代特有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另一方面,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也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工具和平台。因此,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也就是关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利用校园网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净化学生心灵,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紧迫而又长远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构建;和谐;净化;心灵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少年新,则中国新;少年强,则中国强。”因此,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也就是关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净化学生心灵,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紧迫而又长远的战略任务。

  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状况、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当前,我们尤其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大力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改进创新。特别要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规律,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活动。

  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在未成年人中滋生了网络沉溺、访问不良信息、迷恋网络游戏等不良行为,并引发了信息时代特有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另一方面,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也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工具和平台。因此,我们必须及时研究信息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整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的优秀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校际经验交流和专业指导。

  一、积极加强心理干预,培养塑造未成年人科学健康的生活观和成才观

  一方面要深入分析和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个体、家庭和社会原因,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知识,建立“儿童——家庭——社区——学校——社会”多级系统协作网络,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四早”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和干预,从内在与基础层面增强未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二、切实减轻心理负担,营造未成年人“快乐成长”氛围

  要改变当前教育重智力轻情感,重单科能力轻综合素质的不当倾向,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良好情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减负工作和素质教育引向深入。对学校尤其是一些名牌幼儿园、重点学校来说,要改变为提高学习成绩和效率增加学习时间和科目的做法,实现课时专时专用,提高教学效率,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对家庭来说,应当打破家庭教育“单体作业”方式,让孩子走进社区、走向同伴,在集体教育中追求快乐、寻找快乐、创造快乐、展示快乐、体验快乐,实现学习与娱乐、个人努力与集体进步相成相长格局,以培养和形成未成年人快乐的人生理念、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与心智需求。

  三、以创新精神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对主流思想道德体系的认同程度

  应当加大对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理念、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改进创新的力度和深度。这包括不断开发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场馆新的教育内容和功能,满足青少年向社会学习,汲取社会知识和经历的愿望和需求。当前来说,可以2004年5月1日开始的所有公共文化场馆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为契机,做好一切可以向青少年开放的机构(如科研院所、大学)和设施的主动开放工作,不断丰富儿童的周末生活和课外生活;可请各行业模范领军人物、高校专家和学者进校园、进社区阐释理论、解读思想、回答问题;同时,要积极而有效地利用电视这一未成年人日常接触频率最高的媒体的教育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广大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逐步确立“养成教育”坐标,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社会公共道德素养。这种多层次的生活教育包括:生命教育、人格教育、人际交往教育、青春期教育、伦理与道德教育、公民责任与权利教育、思维方式方法教育、人文与科学教育、媒介教育、全球化教育、审美教育、环境教育等等。

  四、努力构建和谐网络空间,改善未成年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一方面结合校园内外“百万家庭网上行”、数字化学习等活动,广泛开展“绿色上网”、“健康上网”等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从未成年人内心深处建立牢固的“防火墙”;另一方面积极动员和发挥专业科研力量,不断开发和升级自主的网络有害信息过滤防范软件,以保障未成年人远离网络有害信息的侵扰。在这方面,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立法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新加坡政府要求网络用户必须通过政府的电脑控制中心进行“中转”传输,以达到过滤色情内容的目的,凡是没有按照规定办理的用户,一旦查出,将被处以重罚并接受指控。而德国的《多媒体法》则对经营网络信息提出了明确的责任界限,还规定了社会对多媒体信息的许可程度,以免未成年人被信息误导和毒害。

  五、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们能够使用多种信息工具与信息技术来获取、分析、解释、综合运用和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就是培养其信息的判断、选择、整理、处理能力及新信息的创造与传递能力,从中培养其创新精神。多媒体网络由于实现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将空前丰富,而且教育信息更新很快。其信息载体具有多样化、交互性和集成性等特点,为学生控制表现过程及获取信息、交流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学生可以主动地选择和运用信息,进行信息的重组、变动、加工以及随意组合,在已有信息和新信息之间建立内部联结,实现信息的再创造,促进知识的结构化。

  六、加强综合治理,构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在体制机制上形成合力,加大未成年人成长综合环境的管理和治理力度。尤其是对学校、社区周围的网吧、书刊音像制品店等可能存在不良信息的场所,应当加大管理力度,将对未成年人不利因素消除于萌芽状态。与此同时,应当重点加强以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成员为主体的“儿童权力公约”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关爱儿童、尊重儿童”的社会氛围,形成一个全社会关心、推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以达到净化学生心灵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陈和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