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如何华美“走进”学科教学活动

  摘要:信息技术如何华美走进教学活动,达到两者间完美整合一直是广大教育人士热议的话题。两者有效整合后与传统教学相比,要突破课堂的局限性,重新构建教学结构,已到达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有效整合;融合升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程度决定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所能达到的效果。应着信息化时代的呼唤,信息技术“走进”了教学活动,但是这种新技术“走进”教学活动中,如何达到华美转身,诞生出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往往取决于“走进”的状况。学科是课程教学的分支,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在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笔者在文中以“走进”的四种类型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师审视与反思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一、疏于技术的教学——塞进

  之所以用“塞进”,就是因为在此情的教学活动中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并无迫切需求,而是有些教师个人思想的问题。他们只是粗狂的认为在信息技术的热潮下,若是自己不使用会折射出自己落伍的一面;有些是想改变下传统课堂的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代替写板书的模式,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调味剂,更有甚者就是为了应付教务部门对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检查,做做样子。

  总之,信息技术只是为了应付、调味,作为教学活动的点缀物被塞进学科教学中,它是对教学活动没有任何改善和贡献作用的,甚至可能还不如不适用信息技术。例如在教授小学三年级科学《观察水》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出3杯液体,然后分步在大屏幕上显示出辨别液体的方法,判断出液体的性质。笔者认为这种被“硬塞进”的信息技术教学会显得苍白无效,对于这种实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与其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嗅不着、摸不到的,还不如直接给学生摆上3被液体,让学生利用“扇闻法”的方式,亲自体验、感受。再如,有些教师普通话十分标准,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感染力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他偏偏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死板的录音。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只有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才有使用的必要。

  二、问于技术的教学——用进

  信息技术走进学科教学的第二种类型就是“用进”,它是针对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必要的补充、改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点缀物”的层面上。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而信息技术的呈现方式恰好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以及视频等,对传统教学的某些环节可以进行改善、提高。

  如此一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再是多余的“局外人”,而是存在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当发现教学中有某些不足,然后需要询问、探求信息技术的辅助和改善。比如教师在讲解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瀑布的那种气势以及李白当时的情怀,仍凭教师如何口头描述和解释都很难让学生真切感受。此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为学生真实展示出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天马流星般的壮观景象。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的使用就能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基于技术的教学——嵌入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从“局外人”发展到“合作人”还仅仅不够,要做到将信息技术“嵌入”到教学活动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发展为“友人”,以及最后一条所介绍的“融入”到教学中,达到信息技术的完美转身,完成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层整合,将两者关系升华为“家人”。

  “嵌入”就如珠宝镶嵌入戒指中一样,两者相互契合、相得益彰,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对方。如何才能能将信息技术嵌入到教学中,这就要求对整个教学过程加以梳理、琢磨已达到改变,用改变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信息技术中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了系统自带的“扫雷”和教材提供的“七巧板拼图”“救救小兔子”“打地鼠”等游戏,既提高了学生对鼠标使用的熟练度,又让学生学会了利用鼠标指向、单击、双击、左击以及右击等手法。同样在教学生指法训练时,教师为学生推荐了“吃苹果”“青蛙过河”“金山打字通自带的打字游戏”之类的小游戏,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变为了其乐无穷的活动课。试想,若是教师拿着鼠标和键盘给学生讲的天花乱坠,学生还是会觉得味同嚼蜡。同样,若只是简单的拿出鼠标和键盘让学生敲击,学生也还是会觉得枯燥乏味。再如,对学生的作业的收存,采用电子档案袋。如我区的马集镇中的教学平台集学生签到,作业提交、作业评价于一体,学生不仅看到自己的作业成绩,还可以给同学评分。诸如此类的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这样的应用效益是很高的。

  四、升华技术的教学——融入

  信息技术走进学科教学的第四种类型就是“融入”。所谓“融入”就相当于成为一个大家庭中的一员,相辅相成、相互贡献,最终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旨在使传统的教学过程得以升华,重新创构出新的教学模式,譬如“翻转课堂、微课程、创客教学等”。笔者以翻转课堂为例,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在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将课堂教学的流程进行了重组,首先将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其次就是将教学流程由“先教后学”转向为“先学后教”;再次就是将教学手段由“以教导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最后就是将“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只能发生在课堂教学特定的课内40分钟,有些学生因主观或客观等方面的原因不能按时到课,这便导致学生错失学习时机,而翻转课堂教学则是完美利用信息技术,达到了教学的升华,做到了信息技术走进学科教学的完美转变。我们现在很多信息教师在教学scratch和logo语言时就应用到了微课,鼓励学生利用微课开展自主探究。我们装备管理研修班每次都要做微课,传到学灵在线给大家回头自己琢磨和请假的老师自学。

  信息技术如何华美“走进”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益,创构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这便取决于信息技术走进教学的类型: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视为“路人”,仅仅是擦肩而过,还是将他们作为“合作人”发生着若即若离的合作关系,亦或是成为“友人”相互帮助,还是升华为“家人”相互融合、创新出奇。笔者认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具体学科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整合方法,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益,达到我们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初衷。简单来说,有需求,有必要,有效益,有创新。

  郭家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