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师爱灌注童心,迟开的“花儿”也能绚丽绽放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后进生,心理学,英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5 14:09
——转化后进生点滴体会
摘要:后进生正如迟开的“花朵”总有绽放美丽、四溢芳香的一天,他们需要更多阳光的照耀,更多雨露的滋润。回到实实在在的教学工作中,又该怎样去做才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所有的学生既成才,又成人呢?本文通过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分析、后进生的转化和对策两方面来阐述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真诚信任;多挖潜力;多多赞扬;超前辅导
曾听别人这样比喻“优秀生犹如茁壮成长的幼苗,后进生就宛如未扎根大地,在风中摇摇欲坠的幼苗”。其实我觉得后进生更像迟开的“花朵”,总有绽放美丽、四溢芳香的那一天。他们需要更多阳光的照耀,更多雨露的滋润。而使他们茁壮成长的雨露,便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无比强大的教育者。”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班级组织者、管理者的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
一、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英国的心理学家施奈尔,把“后进生”问题看作是一种生理、心理学上的现象,他认为“后进生”归根结底是表示学生的智能迟滞的一个阶段。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也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是的,学生学习不良,不仅有智能迟滞,还有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学习成绩较差,而思想品行表现较好的。这类学生或者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或者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头,或者教师对其不重视的原因,造成了学习上暂时的困难。一类是学习成绩较好,但思想品质较差,这类学生由于家庭的教育不当,或者社会的某些消极影响,或者个人要求不严及教育不得法而后进,这些学生是思想后进生。一类是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也差的“双差生”。学生之所以变成“双差”原因比较复杂。有可能是家庭的原因,比如说父母迷于赌博、父母离异、家境困难等;也有可能是社会的原因,比如网吧、游戏厅的诱惑对心理还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讲是非常大的(我校一位高年级的学生,星期六从早上开始,连续在网吧呆了七个多小时);还有就是学校、教师对他们的不理睬、挖苦、歧视等原因造成。
只有对后进生进行分类,分析他们“后进”的原因,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因人施教,帮助他们进步。如果不全面了解后进生各方面的情况,了解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就不能辩证地对待他们,容易产生偏见,就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那我们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也就无法很好地完成。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觉得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有以下几个立足点。
二、后进生的转化及对策:
1.真诚信任,拉近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爱学生不是抽象的、虚幻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在课堂上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动作都能给他们鼓励,使他们在课堂中勇于表现自我,这就是心理学所提倡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课下,班主任应细心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在各方面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激发他们进行自我竞争的动机。为了更好地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也尝试过一些方法。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呆在一起,谈一些他们比较感性趣的话题:电脑、体育、游戏等等。听一听他们的想法、要求、希望以及内心的“小秘密”。“亲其师”就会“信其道”,他们会感到老师是爱他的,真心帮助他的,是为了他好,自己不能让老师失望。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自然会认真完成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
要用火一般的情感融化差生心灵的坚冰,使他们心灵受到震撼,帮助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促使其转化。
2.多挖潜力,寻找“光点”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优点,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大人也希望受到关注和表扬,何况小孩呢?当你与后进生接触很多,感情较深时,你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以前你没察觉到,那是因为你缺少发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优势,或是体育,或是美术,或是音乐,等等。此时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别吝惜“好话”,这样更能够使后进生重找回自我,获取战胜困难的更大勇气和信心。老师不光是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且要学会欣赏他们每个闪光点,并不断地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平时夸一句“你真行”“好样的”“我为你而骄傲”,这对于老师是举手之劳,对于那些一直受冷落的后进生,也许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我班里的张禄麟同学各方面表现较差。老师教育他时,他总是漫不经心,没有丝毫改变。有一次,学校搞大扫除,我班负责清理垃圾场。由于又脏又臭,许多同学都不愿清理。只有他独自一人在猛烈的阳光下铲垃圾。我的心灵为之一颤,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好样的,不怕脏不怕累。”在全班同学面前我表扬了他,并提倡同学们学习他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同学们听后,纷纷加入清理行列。接着我委任他当劳动委员,得到同学们的赞同。从此,只要是我班负责的劳动,都必然得到校领导的表扬。而他在获得多次肯定后,开始发奋学习,成绩很快地提高了。
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引导,成为他人学习的优点,需要教师对学生耐心和细心的爱
三、多多赞扬,循循善诱
“赞扬”蕴含着老师的鼓励、教育与评价,也蕴含着老师的爱心与期望,本来后进生听到的批评就比一般的学生多,如果教师再一味地批评,指责,就会使他们丧失自尊,不求上进。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教师应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认识缺点和错误。如果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甚至一、两天再说,直到认识,接受为止。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人人都希望听赞美的话,对于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赞扬就像温暖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
然而,过度的赞扬会适得其反,因为学生的年纪小,有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不适度的表扬会使他们滋长骄傲的情绪,就像阳光太足,幼苗会晒干一样。要让后进生在表扬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批评中体会到“爱”和“鼓励”,这就是循循善诱。如:我班里经常迟到的王洪利同学,一般都是上课之后才进教室,只要听到表扬他就按时上课,但不到两天,他又迟到了。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赞扬他进步不少,特别是上课的过程中很认真,很用心,也点明他还没做到最好,希望他今后能做得更好。而且用了大量事例说明早到的重要,最后写上赠言:“成功属于那些不骄傲,持之以恒的人。”这个学生收到信后,特别高兴,并向我承诺:今后按时上课,决不拖全班同学的后腿。后来他果然遵守承诺,表现色。
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令其进步得更快,需要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爱心。
四、超前辅导,课后点拨
要想使后进生,为同学和老师们认可,促进它们的转化,我觉得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让它们的学习有所改进,让老师和同学们看到成绩提高了。为了使学习困难生能对新授内容有所适应,老师可对他们进行课前辅导,并对辅导中用到的旧知识及时补充,以减少因旧知识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困难,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信心和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学习困难生,新授结束后,教师要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辅导,分别点拨难点弄清道理,安排一些他们能完成的作业,使他们同样尝到成功的喜悦。
只要我们用心付出了,用知识点点滴滴地武装学生,由易至难,它们会进步给我们看的,我坚信。
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坚信,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把“爱”贯彻整个教育工作的始终就一定有所收获。因为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是一种最有效的成功教育。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教师有爱心,并把爱心奉献给学生,使学生从心里享受到雨露般的关爱。学生定为之感动,做到“爱其师,追其师。”这样教育就能事半功倍,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所有的学生既成才,又成人。
参考文献:
[1]马莉:《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N];四川政协报;2000年
[2]陈海兴:《治疗后进生的“处方”》[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3]星占丽:《后进生管理方法浅析》[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律秀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