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它与其他课程相辅相成,在幼儿教育中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幼儿;素质教育

  幼儿教育与游戏是密切相连的,是幼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各种游戏中来,在游戏中学有所成、快乐成长、健康发展。游戏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开展常规游戏,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如跳绳、接力跑、掷沙包、跳房子等常规的游戏,不仅需要儿童有技巧还要具备一定的力量,身体要灵活,跳绳、掷沙包可以增强儿童的闪躲能力、应变能力和投掷能力。接力跑、跳房子可以让儿童在奔跑、跳跃的过程中加强呼吸系统的活动,增强肺活量和儿童的弹跳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儿童既能体会游戏的愉悦,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体能得到锻炼。

  2.开展动手游戏,提高幼儿操作能力。手工游戏必须依靠儿童自己动手完成,例如“剪纸”、“捏彩泥”、“串珠子”等游戏,儿童在游戏中,需要收、放、捏、搓、揉、穿等动作才能做出生动有趣的物体和图案。可以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做到手脑一致。儿童天性就活泼好动,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进行游戏活动,自己动手去创作一些玩具和图案。例如拼火柴活动,教师可以在讲解后首先在黑板上示范拼出几种不同的图案,然后让儿童自主练习,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拼出各种各样的图案,从简单到复杂,并将成果展示给其他儿童,这样对儿童操作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3.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道德教育应该从幼儿抓起,让儿童从小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这对儿童的成长和身心发展有着关键作用。儿童通过角色的扮演学会如何与伙伴相处,如何沟通与合作。过家家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游戏,对于儿童也是一项极具开发性的游戏,孩子在游戏中,通过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去做不同的任务,从中学会换位思考,去体会当爸爸妈妈的感受,也十分具有趣味性,有助于培养一种好的生活习惯。

  二、在幼儿教育中推广游戏教学的方法

  1.给孩子提供轻松愉快的的游戏环境

  游戏因为独特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目的决定了其教育环境的重要性,为了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智力水平的开发,我们要给孩子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考虑物理空间和环境,包括游戏道具、器材的样式、大小、颜色以及类型,还有游戏场地的位置和器材在场地的布置和搭配,既要做到保证器材道具安排科学合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同时又要保证符合学生的审美角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选择教室的桌椅时,要投其所好,选择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颜色和样式,在摆放桌椅时要坚持灵活多变的原则,既要满足游戏活动的需要,又要保证孩子活动自由,不受羁绊。另外,教师要将空间充分利用起来,营造和谐愉快的游戏氛围,例如,将教室的墙壁用壁纸和墙饰进行装饰,比如在引导孩子认识秋天时,可以在墙上贴上一幅幅描绘秋天的图案,营造秋天的氛围,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增进对秋天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教室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布置,间接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其次,教室还要考虑教学心理环境,发挥游戏教学的优势。心理环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也就是幼儿与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往方式和相互作用,教室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态度以及管理方式,加强师生交流,树立和蔼民主的教室形象,给孩子温馨和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将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和模仿对象。

  2.根据幼儿特点设计游戏活动

  作为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应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反过来,通过游戏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性格与需求。由此可见,游戏活动与幼儿教育相辅相成,在游戏中实施幼儿教育是最佳途径。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与环境、小伙伴、游戏材料等发生相互作用,由此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与争论,这就为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提供了契机。教师要善于把握这样的机会,对幼儿进行及时的引导,根据幼儿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与兴趣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可以针对幼儿个体,也可以针对幼儿群体,例如,幼儿在观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郎》《黑猫警长》《葫芦娃》《米奇妙妙屋》之后,会在不自觉中将动画片中的事物带入游戏当中。这时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利用幼儿喜欢或讨厌的角色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一定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教育内容作为游戏主题

  游戏活动主要用来模仿和反映周围现实生活中的活动,不但要有模仿对象,而且要对模仿对象进行相关的加工与重组。因此,幼儿的生活内容非常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就会越多,游戏主题就会更加充实、更加新颖。为此,教师应将幼儿在生活中或课堂上的所见所闻拓展为游戏内容,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更好的理解与消化这些生活经验。例如,教师为了增强幼儿相互谦让、团结合作的意识,可以在课堂中为他们讲述“小羊过桥”的故事:两只小羊在一座独木桥上相遇,但是他们谁也不想给对方让路,结果都掉进了河里。当幼儿听完故事后,一般会萌生谦让、合作等意识,但却不知道在生活中如何体现,毕竟故事的主角是小羊,而不是幼儿自己。因此,为了深化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悟,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羊过桥”的游戏,让他们在现实游戏中体会谦让合作的重要性。又如,有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设计过这样一个“搬家”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每一组幼儿都抱着一块大积木站在独木桥上,谁也不给对方让路,结果很多幼儿都被挤到了“河里”,最后在规定时间内,两组幼儿都没有完成“搬家”任务。经过几次失败的经历后,幼儿逐渐改变了“搬家”策略,他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主动商量如何过桥,最终搬家成功。这一游戏有效增强了幼儿的团队意识。

  结语

  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细心地观察,努力为幼儿游戏创造条件,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巧妙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积累、总结指导幼儿开展游戏的经验,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杨丽,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4)

  [2]古锐,教育游戏中的情感体验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仲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