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治疗应用于ADHD儿童问题行为的相关研究

  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多动、自控力较差和注意力不集中是这类儿童的主要表现。近年来,国内多动症患儿的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已引起许多老师、家长、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一旦得不到及时的诊断治疗,病情就会变得更加严重,不仅对儿童自身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美术治疗凭借鲜明的特色,非言语的独特优势以及提供生活经验和艺术素材为治疗方式,在众多治疗方式中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儿童;美术治疗;问题行为

  一、前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俗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多动为主的行为问题,如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学习或游戏中缺乏持久力,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有多动或冲动行为。[1]多动症的儿童需要制定一个长期适时的干预计划,及时对孩子进行介入,才能够有效地改善多动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在众多的干预方式之中,美术治疗以其非语言性、以提供艺术素材、活动经验为治疗方式的独特优势占据重要地位。美术治疗起初是应用于有障碍的儿童,通过对有障碍的儿童进行美术治疗的研究,使得艺术治疗在特殊教育的领域迅速发展。许多国外发达国家已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艺术治疗体系,对于不同种类的特殊儿童,总结出了相对应的治疗方法。我国国内艺术治疗起步较晚,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我国也日益重视美术治疗在特殊儿童中的应用,我国已将书法、国画、民间美术等独具中国特色的美术形式融入治疗实践当中,这对于我国美术治疗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2]

  二、ADHD儿童的相关概念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是青少年时期的一种常见的病,有些多动症患者会延续到成年以后,引发多动症的原因有很多。多动症儿童分为不同的类型,但是没有任何两个多动症儿童是完全相同的。此外,多动症不是单独出现的,通常会和发展性协调困难、读写困难或自闭症同时出现。据此,1988年Barkley总结出一些关于儿童多动症更具操作性的界定目标:1、父母和老师抱怨儿童具有注意涣散、冲动、活动过度和行为自律差。2、在由父母填写的一些用于测验儿童注意和活动方面的问卷中(如康纳斯父母与教师评定量表),有一项或两项得分高出同龄儿童的得分在2个标准差以上。3、问题在7岁以前。4、症状持续时间在12个月以上。5、排除明显的言语障碍、感觉障碍或严重的精神病障碍。[3]

  近年来,由于教育、环境等因素的不断改变,多动症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多动症患儿的表现为:活动过多、语言过多、学习困难、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等。由于多动症患儿有这样的特征,对其实行教育措施较为困难。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多动症患儿易受到其他人或者环境的影响,可能会产生许多不良的行为,甚至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三、ADHD儿童的症状特征

  ADHD儿童的主要病征:

  1.注意力障碍

  多动症儿童最突出的表现之一,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持续时间短暂,容易受外界细微干扰而分析,没有自控力,做事有始无终,半途而废。[4]意志控制力薄弱,不能够较好地控制自身的活动。多动症儿童往往因为外界的刺激而精神分散,并且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转移,且更容易被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吸引。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动症儿童的注意时间会逐渐增多。

  2.冲动控制能力差

  冲动控制能力差表现为:性情易急躁、易激动、好发脾气、冲动任性、缺乏思考,不顾后果、没有耐心和伙伴们进行游戏,并且会为所欲为捣乱。甚至破坏东西、偷窃、斗殴、惹是生非。若遇到本身不能接受的事情时,有时甚至会出现某些攻击性行为。

  3.活动过度

  活动过度主要表现为日常活动心慌意乱、心神不宁、学习心不在焉,做事虎头蛇尾等。无论在什么场合,总是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例如不断做小动作,敲桌子,摇椅子,咬铅笔等。日常行走急促,好奔跑,参加活动不遵守活动秩序。[5]部分患者小动作增多,而在外跑跑跳跳的大范围活动增多并不明显。因此,需要长时间的接触才能够发现他们多动的行为。

  4.学习困难

  多动症儿童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不能集中注意力,但是他们的智力水平不低。即使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正常,仍然有60%左右的儿童存在学习困难的情况。患者主要表现为阅读、书写、计算、左右辨别不清及临摹绘图困难。无法长时间持续学习,对于学习过的知识无法理解。[6]上述现象,在刚进入学校时,由于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在家长和教师的督促下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成绩,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成绩会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直到发生明显的学习困难的状况。

  5.情绪问题

  学龄期多动症儿童表现为情绪异常焦虑或沮丧。由于学龄前期儿童发展并不成熟,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困扰致使其症状恶化,影响其与父母或同伴关系。[7]多动症儿童的情绪不太稳定,并有一些常见的情绪问题,例如:常常会烦躁,遇到挫折自我调节能力差,脾气较大,有时甚至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此外,多动症儿童对自我意识水平偏低,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四、美术治疗的理论基础

  美术治疗具有独特的治疗特性。美国、英国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便已将美术治疗引入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干预,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美术治疗的创始人南伯格十分重视儿童的自由艺术表现,认为这是解放儿童心灵并促进其成长的重要方式。随后,美术教师、艺术家克莱曼创建了美术治疗另外的一大阵营,即“美术作为治疗”(artastherapy)。即美术创作活动是个体把心里冲动和情感表达在图像中的行为,她强调艺术升华作用和美术创作过程本身的治疗特性,通过这种行为,使个体的幻想与现实、无意识与意识得到整合。[8]

  在英国,希尔于1942年提出“美术治疗”的概念。希尔认同超现实主义美术与抽象派美术。希尔重视两方面的治疗要素:一是美术本身的治疗特性;二是治疗者的积极作用,希尔指出,治疗者指导病患进行美术创作,不是为了分析或作为精神分析疗法的辅助,而是为病患提供独特的机会,让其隐藏的心里矛盾转换为意象。[9]

  上述的研究表明,美术治疗对促进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治疗是艺术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特殊儿童来说,美术作为其表达情感的介质,能够反映出其潜意识层面的信息,这是一种非意识自我的方式,有利于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用美术治疗将患者内心的压抑的情感呈现于绘画之中,患者对美术的防御心理较低,就会把内心深处的心理变化投射在自身的美术作品中。而且在绘画过程中,个体可以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中的意识有形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样就能够提供足够的真实信息来分析和治疗患者,并且通过绘画的过程能够调适自身的情绪,从而充分发挥了美术治疗的良好效果。

  五、美术治疗应用于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价值及方式方法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特殊儿童群体给予了很大关注,特殊儿童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发展,对特殊儿童群体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在各领域都对特殊儿童教育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多动症儿童的教育已走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美术治疗需要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当中进一步发展,让多动症儿童通过美术相关治疗活动丰富其经验、提高想象能力、加强社会适应能力。

  (一)美术治疗应用于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价值的相关研究

  (1)通过美术治疗更好的对多动症儿童开展治疗

  美术作为表达情感的媒介,能够反映出人们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同时,美术治疗具有隐蔽性,因此患者会将内心深处的心理变化投射在自身的美术作品之中,从而能够提供足够的真实信息来分析和治疗患者,达到较好的治疗的效果。

  (2)通过美术治疗促进过动行为的改善

  通过美术治疗治疗,引导多动症儿童安静地进行绘画创作,从而逐渐改善其多动行为,通过美术创作时应用的各种材料,让儿童对于不同材料的质感、运用方法有一定的认知,让多动症患儿对其产生兴趣,激发儿童对于绘画创作的欲望,通过美术治疗改善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言语过多的问题行为。

  (3)通过美术治疗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通过引导多动症儿童去观察物品的大小变化,颜色变换,周围环境的交替,感官的差异等,使

  其构建自身的思维体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4)通过美术治疗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将美术治疗的主题从自身扩展到团体,引导多动症儿童进行观察他人的样貌、行为特征等,扩展绘画主题,由个人到周围的人和事物,将多动症儿童的关注点从自身转向他人或集体。逐步培养社会意识的形成,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多动症儿童美术治疗的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对多动症儿童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应考虑他们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根据美术教学所具有的特点,结合相对应的美术教学方法,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常用的美术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基于语言信息传递的美术教学方法

  基于语言信息传递是最直接的美术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2)基于儿童感知的美术教学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美术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主要是教师组织教学性参观或对实物直观教具的演示,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指示的方法。

  (3)基于实践训练的美术教学方法

  实践训练方法主要指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对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的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4)基于欣赏目的的美术教学方法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主要是指欣赏法。这一方法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教学中的各种欣赏活动,使学生在认识了所学习的事物的价值以后产生更积极的情感反映。[11]

  六、美术治疗对于ADHD儿童治疗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多动症儿童比正常儿童更易产生某些问题行为。这不单造成了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困扰,也严重影响了其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由于儿童时期的疏忽,会使其成人之后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中产生许多问题行为,并且会产生自卑、沮丧、丧失信心等心理,甚至是忧郁症。此外,成年时期,其破环性行为及情绪问题会增加,走上犯罪违法的道路风险增加。

  目前,由于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多动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人们对多动症儿童的认识不足,许多家长、老师认为当儿童处于幼儿阶段,出现多动的情况是正常的,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因此发现儿童患有多动症也相对困难,常常会有误诊、漏诊的情况出现,若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葬送了孩子的一生。

  在众多的干预方式之中,艺术治疗以其非言语、以提供艺术素材、活动经验为治疗方式的独特优势在众多干预方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艺术治疗应用于教育之中,起初是应用于有障碍的儿童之中,通过对有障碍的儿童进行艺术治疗的研究使得艺术治疗在特殊教育的领域当中大有进展。艺术治疗的实证研究表明:运用艺术治疗干预多动症儿童的问题行为,例如:攻击行为、过度好动行为、人际交往问题,会使其得到改善,协助其处理人际交往问题、内向柔弱、学习困难等问题。通过设计相关的艺术治疗的课程,帮助多动症儿童逐渐重新获得自信、调试自身情绪、平复情绪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文渊,任侠.ADHD儿童的病因、诊断及心理干预[J].社会心理学科.2002.

  [2]倪婷.近十年艺术治疗在中国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

  [3]唐芳贵,敬正文.儿童多动症的表现特征及教育对策[J].黔东南民族示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4]李博,李文才.儿童多动症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干预措施[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

  [5]张明凤.儿童多动症的表现及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08

  [6]雷燕,李燕红.儿童多动症的表现特征及教育干预措施[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7]何侃.多动症儿童学龄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J].现代预防医科.2008

  [8]周红.美术治疗及其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7

  [9]周红.美术治疗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4

  [10]高赟.美术教育促进自闭症障碍儿童心理发展[C].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2007

  [11]张雯.自闭症儿童多因素调查分析及绘画艺术治疗干预[C].山西医科大学.2009

  李嘉薇 严春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