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大学语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语文教育,人文素养,大学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9 15:21
摘要:人文素养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其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大学语文教育,由此看出,大学语文教学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影响大学生的一生,本文针对大学语文教育展开论述,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旨在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加强;大学语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从广义上来讲,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即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它对人的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而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大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基础,文章针对上述情况进行论述,旨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养定义
人文素养,从字面上理解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人文,二是素养,而人文解释起来相对简单,就是指大学生学习的人文科学,比如说自然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借用《辞海》中对人文素养的定义,简单概括为人对各种文化现象的反应,可以直接体现人内心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选择,并且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敢于拼搏、不断奋斗的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
二、大学语文教育中的缺陷
大学语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力,因此,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促进大学生人文意识的加强。但是现代大学的语文教育在教学上存在弊端,阻碍了大学语文教育发挥其积极作用。
1.学科边缘化
在高校教学中,大学语文的授课范围有所局限,它大多数针对非专业学生的培养,而在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仅仅是应付考试,完成学分进而顺利毕业,并没有从内心真正想要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大学语文有可能成为学生舍弃的学科,这对于语文教育者来说,是一件令其非常痛心的事情,特别是近几年来,有一些大学取消了大学语文课程,这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缺失,同时也将造成我国语文文化无法传承下去的危机。
2.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
大学语文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这也是大学语文教育无法加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大学语文教师中,不乏一些专业素质较差的教师,而有的教师还属于半路出家,更甚者只依靠教材讲解,成为书本的复读机。正是由于教师队伍中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同时对大学语文教学产生了质疑,而语文教师无法为学生进行解惑,进而使原本效率就不高的语文教学,效果更加惨淡,因此,必须要加强我国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
3.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我国各大高校对语文教材的选择有所不同,但是在内容上可以说大同小异,而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很多,如中国古代文学、近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等内容涵盖广泛。对于专业学生来讲,他们需要花费两三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大致学完,而对于部分高校而言,他们对语文课程安排较少,大概是一学期一周两个课时完成,这样教学安排,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只是蜻蜓点水,一概而过,而无法真正学习到语文知识。大部分取决于学校对语文课程的安排,同时也对教师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大学语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高
1.明确课程定位
在高校大学语文课堂设定时,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基础性,并且适应人文和科学,这两种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由此可以看出,高校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同时,它还肩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
例如:当学生遭遇困惑时,可以联想到苏轼的那首《题西林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象,正如诗中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发人深省,使学生走出困惑,可以达到陶冶精神情操的作用。由此可以发现,语文具有较强的功能性,但是在教学中,需要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进而使学生喜爱语文这门学科。
2.提高教师素质
不同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上存在差异,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专业教师而言,他们由于自身知识储备较好,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一些课外知识,进行补充教学,而且教学方式新颖,学生学习兴趣较浓,但对于非专业教师而言,教学效果却正好相反,因此,高校在对语文教师选聘时,一定注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经验,这样的教师才能推进大学语文课堂的教育,进而在方方面面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3.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学生兴趣较低,进一步使学生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大大降低,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寻求教学上的突破,使学生在熟悉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挖掘其背后隐藏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所表达的人文含义。大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之上,加深对语文学科的了解,提高学生语文鉴赏力。
例如:大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教学时,应事先安排学生到图书馆借阅这本名著,使学生对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由于涉及内容较多,教师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刘姥姥进大观园,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这一段视频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基于作品阅读的基础上,对这一段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刘姥姥这个人的人物特点,还有对观园中老老少少的描写特点,可以反映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理解,学生应该不难领会这其中的含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语文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进一步影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应该引起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我国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并促进我国高素质人才的不断增多。
参考文献:
[1]郑新丽.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02).
[2]赵继权.全面创新语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学周刊,2012(30).
[3]黄燕满.浅谈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4(09).
[4]蒋承勇,云慧霞.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3(02).
[5]洪山.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大语文教育”探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石雯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