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与措施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幼儿教育,中考,高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5 17:40
摘要:由于幼儿年龄非常小,其接受知识的能力非常有限,如果教学难度过大,很多幼儿无法充分的理解知识,将会对幼儿的智力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鉴于此种情况,在幼儿教育中,应该杜绝小学化的倾向,通过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开始将小学办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机制运用到幼儿教育中,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要积极促进幼儿教育改革,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办园思想理念,不断完善办园环境,从而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及表现
1.办园观念固化,幼教理念扭曲
在思想层面,当前的小学化倾向一方面表现为幼儿园自身办园理念扭曲,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幼儿管理、体系架构、办学形式过度依赖学生家长、社会风气的单方面评价,忽视儿童基本成长规律,部分学校更是将儿童掌握知识的难度和数量作为招揽生源的商业宣传亮点以此拓展办园规模。另一方面表现在儿童家长及部分幼儿教师急于求成,秉持“赢在起跑线上”的理论,重成绩、轻内涵,重实体、轻素养,重外在表现、轻内在心理感受,最突出的就是多数家长及部分教师,热衷于以识字、背唐诗、背单词、掌握数学运算的多少和难度为衡量标准,以此评价学生的成长进步。
2.教学内容过载、课余学习过重
在教学内容上,个别家长按照所谓“提前准备,打好基础”的想法,将高考、中考的学习任务逐层向下摊派,造成应试教育的前移和高考压力的下行,各类培训机构也应时而动,积极迎合家长的急切心态,在小升初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出幼升小的培训班。与此同时,教材难度逐年递增,加减乘除法、生僻字、长单词,各种离奇丰富易于展示学生知识的方法、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完全融入当前幼儿教育的体系当中,超越了适龄儿童应该接受的难度和水平。
3.教学体系混乱、教育方式简单
在教学体系和方式上,尤其是课程设置安排上,幼儿教师班级授课、满堂讲解,忽视了儿童生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甚至在相对偏远的地区,因幼儿教师多数为没有经过专门训练、无专业资质的转岗代课教师,受教学设施和条件的限制,幼儿教师多采用复式教学,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同时进行。在另一些地方,幼儿教师的资质虽然没有问题,但幼儿教育的规模巨大,幼儿教师无法面面俱到,游戏式、生活式的幼儿教育难以开展,不可避免地影响教育质量,产生小学化倾向。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解决措施
1.强化宣传指导,推进科学幼教观念
正确指引家长、老师建立良好的心态,转变过去落后的竞争观念,为儿童的成长建立健康的环境,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注重儿童的健康成长。加强科学幼教观,减轻幼儿之间的恶性竞争。注重儿童的个性培养,大力推广适合儿童成长的幼教方法,让科学幼教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2.健全幼教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幼儿教育评价系统
长效推进现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推动高等教育方式的转变,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拓宽成长道路,尽量减轻高考、中考、小升初前移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去除应试升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加强幼儿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全方位的幼儿教育评价制度,规范幼儿教育机构的宣传方法,坚决抵制以单纯的知识装备和应试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避免幼儿机构之间超前的以知识能力为目标的恶性竞争,让幼儿在更加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学习。
3.推进幼儿教育资源的平衡发展,加强幼儿老师的专业素养
强化学前教育投入,维持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平衡发展,完善学前教育市场,规范市场准入原则,推进公办园和民办园的平衡发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老师的专业能力,加强幼儿教育的普惠公益性,对于偏远地区的学校在政策、资金、师资方面给予帮助,支持帮助山区学校,留守儿童学校,务工子弟学校,改善教育中的硬件设备、师资力量,以更好地满足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让幼儿能够接受到符合实际年龄的科学教育。
4.严格控制教学的课时
针对于在教学课时方面过长的问题,幼儿园应该对教学的课时进行严格的控制。幼儿园课时应该设定在每堂课30分钟。幼儿的精力有限,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就20分钟到30分钟左右,将幼儿园的课时设定在30分钟是非常科学的。因此,针对于幼儿园课时小学化的情况,应该及时的进行纠正,通过利用幼儿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对幼儿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够提高对幼儿的教育效果,进而提高幼儿课堂的学习效率。
5.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
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幼儿的家长。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中,如果能尽早的接触小学的知识能够使幼儿赢在起跑线上。正是由于很多家长的这种错误观念影响到幼儿园教育的正常化。因此,幼儿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使家长能够认识到,教学内容过多和过难都会导致幼儿的厌学心理,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学习。家长应认识到,对幼儿的智力培养应该在认知培养的过程中自然生成,幼儿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应急功近利。幼儿园通过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能够确保家长更加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实现对幼儿良好的教育效果。
6.促进幼儿教育资源的均衡投入,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水平
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保持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繁荣学前教育市场,严格准入管理,促进公办园与民办园相协调相补充,促进幼教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幼教师资水平,注重幼儿教育的普惠公益性,在政策、资金、师资上对偏远山村学校、留守儿童学校、务工子弟学校给予倾斜,结合实际提供教育支持,积极改善教育机构的硬件设施、师资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前教育的基本条件,让适龄儿童得到符合自身成长规律的科学教育。
结语
总的来讲,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是一个单方面的问题,它既需要政府的主导牵头,更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相互支持配合,以形成推动幼儿教育科学发展的合力,在关照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方面有所认识、有所提高,切实避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
参考文献:
[1]高瑜。回归幼儿教育本真:对学龄前教育小学化的思考[J]。学周刊,2014(11)
[2]李婷婷。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5)
黄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