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前时政播报,打造政治高效课堂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效课堂,德育教育,自主学习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5 16:27
摘要:运用于语文课堂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同样适用于高中政治课堂,课前三分钟时政播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脉络,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时政播报;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德育功能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语文教学常采取的一种方式,即在每节课前利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演讲的方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一种教学方法。
政治学科时效性强,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能否将这一教学方法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中,通过学生课前的时政播报,再联系课本进行理论解读,进而达到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习热情,拓展时政视野的效果呢?为此,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和分析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可以说,课前三分钟时政播报对于高效课堂建设和学生素质提高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内容而一味说教的课堂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时事政治和课本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本学年笔者共安排了60多次时政播报,时政内容广泛,几乎覆盖了这一年国内外热点内容。如政府的简政放权、2015年中国“两会”、国家仪仗队参加俄罗斯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阅兵等。通过时政播报,同学们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近期国内外的重大时政信息,既改变了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又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阔了学生视野;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引导了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习惯,进而实现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二、有利于激发政治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一个人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所以,要提高政治课堂实效,必须从学生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内在原动力。
课前三分钟时政播报是由学生自主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途径获取时政新闻,再根据需要对新闻进行裁剪,力求用简洁的语言将有效信息传达给同学。最后,他们结合课本知识点对时政内容进行解读,分析时政背后的政治学科原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上有极大地自主性,他们的求知欲被激发、学习热情被点燃、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被提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胆魄被锻炼,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华丽转变。
三、有利于构建完善知识体系,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要减少遗忘,就需要不断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高中政治学科共有四个必修模块,每学期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且每个模块的教学、检测都是孤立的。因此,在后一模块的教学中很难将前一模块的知识融入进去,学生和教师也都存在着学的时候记的很熟,学完以后忘的很快的苦恼。
课前三分钟时政播报要求学生介绍时政热点的同时,还要对时政背后的政治原理进行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准备的时候,不仅要查找时政信息,还要翻阅课本,试着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角度对这一时政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可以有效减少遗忘,便于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综合思辨能力。
如学生在播报《国际原油价格跌跌不休》这一话题时,首先他向同学们介绍了由于受页岩油开采技术革新、国际经济不景气和新能源开发速度加快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连续下跌。然后他分别从经济的价值与价格的、政治的国际关系和哲学的联系的观点三个角度对时政内容进行了理论解读。这次时政播报,不但让同学们了解了时政信息,而且还通过一个时政事例,串起了三个模块的知识点,便于同学们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养成多角度评价和分析问题的习惯,这种教学方式,效果显而易见。
四、有利于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政治素养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托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政治课本质上就是一门德育课,它的任务不仅在于为学生提供认识事物的方法,更重要的在于铸造学生的灵魂。
课前三分钟时政播报,借助正能量时政信息,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德育点,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学生播报《中国制造2025》时讲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同学播报的这一时政内容表面上是我国的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内容却十分切合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笔者于是抓住这一契机,通过点评告诉同学们,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正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集中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借助时政内含的德育因素,笔者引导同学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这种德育教育方法,化有形为无形,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化枯燥说教为生动具体,有利于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有趣的氛围中,达到了知识的积累和德育功能的统一,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同样适用于政治课堂教学。当然,在运用这一方法进行教学时,我们也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和时政解读的关系,注意处理好学生播报和教师点评的关系,注意时政内容的正面性等问题。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创新政治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乐于观察,善于借鉴,定能让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绽放智慧的火花。
马寿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