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小学美术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素质教育,美术教学,小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9 15:24
孩子眼中,绘画是他们特有的一种语言,是他们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认识的一种表现,是孩子们与我们交流的工具。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美术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在我看来,小学美术教学并非是专业教育,也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为主,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怎样才能使孩子喜欢学,主动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创新。
在目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上,几乎所有的人,忽视了儿童美术作为一种“生态现象”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独立存在的意义。再我看来,每孩子都像是一个缺了角的圆,入学的那一天,他们都站在起跑线上,而那一个个缺了角的圆在通往终点的路上只能慢慢滚,在路上他们听见虫子唱歌,闻着花香,虽然日晒雨淋,但也其乐无穷。而我们却太在意圆身上那个残缺的角了。我们带着满腔爱心、关心、好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努力,为这些圆修补残缺。于是,圆变成了完整的圆,圆变成了真正的圆,在通往终点的路上,圆越滚越快。圆无暇倾听虫子歌唱,圆无暇品味花儿的芬芳。它们步履匆匆又匆匆。但其中不少圆在忙于赶路的同时迷失了方向,最终真正到达终点的圆廖廖无几。其实,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不需要孩子们的美术技法多么成熟,也不需要每一张作品都是精品,美术课堂中“兴趣”才最重要的,要如何使学生有兴趣?就需要我们不断改变教法,改变教学环节的设计。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以大家的画“都一样”为结果;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中泯灭。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摹了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目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我在教授二年级美术《假如我是巨人》一课时,从格列佛游记的故事入手,图文并茂地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课题。接着又抓住如何表现出巨人的高大,以及如何展开联想等要点,用寻找身边的小矮人玩偶跟自己作比较,以及创设有趣的情景,通过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假如自己是一个巨人来到小人国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绘画内容的问题。通过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学生绘画等环节,较好地完成了新课的教学。整节课教师问题设计准确,各环节安排合理,较好地解决了课的重难点。
“不教而教”中的“不教”,是指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他;“教”就是要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如我在二年级的美术《绘画游戏》这课上,结合课本内容让孩子们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然后在分割的块面上填上自己认为好看的颜色,结果每个学生画得都很美,有的乍看起来是动物;有的则像植物……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线条及色彩搭配的感受能力。也掌握了画线条与画色块时不同的握笔方法,培养了用色的良好习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不但对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及健全的艺术素质的培养起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品展示时,小组间的评比激励机制是促进合作完成优秀作业的催化剂。班级自从建立小组的评比机制以后,同学们在课堂纪律、语言表达、构图设计、色彩表现、内容安排、形象体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是因为小组成员纷纷讨论,献谋献策把各自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然后小组统一最好的方案,再一起动手完成作业。如在教授人美版第6册《怪兽》这课时,课前我要求学生去收集一些废弃品,带到课堂上进行制作。那天各组的同学都带了工具和材料。其中,有一组同学带来了泡沫块、胶水、牙签、颜料等,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怪兽,那怪兽的造型栩栩如生。另一组的成员则用废弃的胶卷壳、废纸板、饮料盒等制作了怪兽,充分突出了怪兽的“怪”这一特点;有的用易拉罐、塑料袋制成怪兽,也是生动形象。他们的作品真是千奇百怪,件件精美。又如在教授《大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启发学生看看大树上到底能发生什么样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全班一起为我在黑板上画的大树添加故事,顿时各小组纷纷讨论开来,一起探讨用什么艺术表现形式。最后我收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优秀作品。有树叶上小小昆虫的故事,有树洞里小松鼠的故事,有大树根里小蚂蚁的故事,还有树枝上小鸟的故事……这些画还有一个更大的特点就是运用的材料和表现的形式各具特色。学生们有用水彩笔求朦胧的树叶,用油画棒表现树木的粗犷,用线描勾绘小动物的精细……总之,件件作品都依照学生的喜好完成,充分展现出学生的创造力和无限的想象力。本课结束前,我组织作品评比,让全班同学欣赏讨论,发表各小组的意见,然后由我进行分析、总结,最后选出优秀作品,给与奖励。这样一来,各小组同学在互帮合作中,注意到手工艺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独创性。绘画作品注意画面的构图饱满,上色形式的变化,冷暖色彩的搭配,表面装饰的安排等艺术韵味,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表现性和创造性。
我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要善于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内容,巧于启发学生想象、构思,还要指导学生敢于冲出传统美术观念的框框,大胆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自己所看到的物体,不要害怕形象画不准确。教学中,要提醒学生保留绘画作品的原创,让学生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在画面上更好地表达内心感受。
任何的教学方法在长时间的运用中也会失去其新鲜感。为了不断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磨练学生的意志,我们应该多组织他们参加各级主办的各种美术竞赛,让学生在取得成绩时树立信心,在没有获得成绩时不断鞭策自己,并从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常言道:“梅花香自苦寒来”。
总之,我认为在美术教学工作中,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样学生始终处于动态之中,互相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为主,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郑诏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