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学习兴趣,化学,教学效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9 14:15
摘要: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化学的课堂实践中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设法激趣,诱发学生的探究知识动机是学生喜欢化学的关键。所以,老师应该处处从需要出发,深掘知识要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陈旧僵化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创造思维,把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从而,成为化学教学的有效捷径。
关键词:化学教学;激发兴趣;创造思维
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我总结出一下一个办法:
一、亲其师,信其道,通过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师生关系因素,其中情感关系,可以说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其实,教学过程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而恰恰是师生之间通过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所以,融洽的师生情感关系,可以促使师生之间缩短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使师生之间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所以,真挚的师生情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和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存在这畏惧感,特别是女同学。很大因素是这门学科是从初中九年级开始设置,而紧张繁重的初中七年、八年两个学年的知识涉入已经让学生应接不暇,所以,打消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思想顾虑是学习好的前提。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振奋精神,教师不良的情绪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在轻松友好、快乐、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当然会好,相反,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就很难取得成效。所以,教师要注重师生间情感交流,通过相互激励、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日常生活实践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本身就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如果我们能把这门学科的精彩之处呈献给学生,就是触发知识兴趣的爆发点。学生在初学化学的时候,首先要急切期望了解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处?怎样学化学?等问题。这样,我在第一堂课时就设计了了两个小演示:一个是‘玻璃棒点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第二个是‘喷雾显字’——事先用毛笔蘸酚酞溶液在白纸上写“学习”二字,待干后,用装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那么在“白纸”上就能显示这两个鲜红的大字。这样,从奇妙的演示开始,就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强烈好奇心。那么在此基础上,我又做了演示——镁带的燃烧与白炽灯泡的通电发光等实验,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由此带来的教学效果,使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激发学生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的演示具有示范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不仅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还能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这就有利于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示范和导向作用,这是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了的先例。正如乌申斯基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另外,还有研究还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以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能。
2.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要考虑到知识的浅易度
无论多么高深的理论,都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学生接收知识,不能一下子让他们难倒,要让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所以,教师要有意地分解知识,让学生感到并非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从而就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目标。
3.教学内容要有新奇性
新鲜、奇特的教学内容,甚至是新奇的仪器实验和新颖的教学方法,都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另外,教师的服饰、体态和手势都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增添学生上好化学课的乐趣。所以,在上课前,老师的认真精心准备,会给学生带来新鲜的感官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中要体现直观性特点
杜威说过,“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我们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掌握知识要点,在教学上必须做的有心人让学生在玩中、实践中激发兴趣,从而喜欢这个学科。我们以前经常用的挂图、小黑板到现在的沙盘、录相和多媒体教学,都能直观明了地揭示、演示教学内容。多采取现代教学方法更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5.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体现游戏性
我们可以将不同的教材、内容、编成各种有趣的小实验、小演示,特别是化学小魔术,既能放松学生身体、心理,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爱好适当操作。
三、教师要善于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发展
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本学科的最大特点。那么,生动有趣的化学试验是激起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实验证明,一种元素的发现,一个定理的形成,与学生是否做实验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所以,教师要发展学生兴趣,除了做好教材中已有的实验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趣味实验。比如:我们可以把白磷的水下燃烧等有趣的实验展示给大家,另外,氯酸钾中氯元素的鉴定,酚酞等各种试剂的应用等都会发展学生的兴趣,能够把抽象概念变得生动直观。
作为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还要做学生的知己,做到因材施教。教师更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应对有创新思想的同学首先给以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以鼓励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说话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使他们产生“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师要想办法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巩固
做氢氧化铜跟酸的反应实验,现象并不明显。但若用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先制取鲜明的蓝色絮状沉淀,再加盐酸溶液,使沉淀溶解又变成蓝色溶液,现象将更为明显。学习金属活动顺序时,如果补充演示金属钠跟水的反应试验和金属钠跟硫酸铜水溶液的反应实验,便能增强实验效果。
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和源泉。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学生学化学中的积极作用,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
吴飞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