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学生和城里的学生不同。通过比较,笔者认为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农村学生放不开手脚、腼腆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这对他们学习语文来说,有很大的困难,对语文教师要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教学个性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笔者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
其次,笔者认识到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对学生字词句的积累,这是学生理解说话写作的基石。针对那些放不开手脚、腼腆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加强他们的诵读练习,特别是现代文的诵读、优美的语段的背诵、古诗文的背诵等;加强造句练习;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在课前设置5分钟演讲,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实施了有效教学。学生敢说了,逐渐会说了,也提高了作文能力。
再次,笔者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教师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是教师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笔者从以下方面入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标准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所以笔者总是尽量多参加一些新课程培训,努力学习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外对教材的理解挖掘深度,拓宽广度。笔者知道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名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为了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别人的长处,笔者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的教学模式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笔者努力在每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而这一切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最后,笔者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该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参与。因此,在课堂上,笔者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采用新颖别致而又行之有效教学方法,课堂上经常设置一些“小演讲”、“辩论会”、“课本剧”、“朗诵比赛”等环节,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我说名著”、“读书汇报会”等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着力锻炼学生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李付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