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实践活动,小学数学,创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5 16:32
摘要:数学实践活动课以活动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活动性强。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有序、有效的动起来,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能积极参与,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拓宽学生的数学认识领域,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关键词:数学;活动;兴趣;动手;操作;实践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实践课很难上,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有的老师把数学实践活动课当成了数学“专业训练课”来教,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系统辅导,以获取系统的数学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有的老师苦于找不到活动的素材或疲于为活动准备材料,对实践活动课敢言不敢行,望而生畏,不愿开展,于是课堂上就单凭老师的一张嘴在讲,根本没有学生的实践与活动,将该由学生去完成的实践、调查、操作等活动由自己包办代替,再将一些数据直接告诉学生,只要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解答;有的老师则认为数学活动课就是搞一些智力竞赛或数学游戏,热热闹闹就行;竟然还有的老师认为有的实践活动课根本没必要教,学生回家自习就可以了。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老师们对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甚至忽视了它的教学。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最突出的特征是活动性。活动性表现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交流,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而活动课仅仅只是一种课堂形式,其内容才是活动课的实质,每个教学环节,都孕伏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因此我们在开展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时要以活动为阵地,以知识为主流。但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上实践活动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
数学实践活动并不是“放羊式”的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要紧紧围绕活动的目的进行组织。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创设符合本班学生知识水平又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根据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实践活动课可以在室外上,也可在室内上,可以是游戏、竞赛,也可以是实地测量、模拟购物等。例如,在五年级《数学广角》活动开展的时候,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天平和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有纪律的实践操作。再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时候,在开展《粉刷围墙》的实践活动课的时候,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活动前全班学生先要分成几组,各组在校园外测量围墙的高和长,然后有专人负责填表,最后老师组织学生在教室里进行交流。
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定好之后,应提前通知学生在活动当天带哪些学具,收集整理哪些数据等。如在小学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实践活动前老师要提前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准备好相关的农具,和树苗,带领学生一边植树一边进行数据的记录,从而进行计算。为了保证活动的秩序,需要每一个小组选定一名小组长,小组长也要在活动前先带领组员讨论各自的分工情况,这样实践活动才能有序地进行下去。
二、实践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其中的某个角色,或体验实践探索的过程,或体验某种情感价值观……这些都能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使主体主动参与。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强调从学生身边的行为、自身活动出发,要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拓宽学生的数学认识领域,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交给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学,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主人,充分表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当然,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活动前教师要对活动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估计并制订方案。
3.实践活动后,要进行及时的总结与评价
(1)在交流活动中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例如,在四年级教学实践活动课《小管家》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用钱、培养他们良好生活习惯、不乱花乱用的教育。我提前一周布置了学习任务让学生给自己家做一周的小管家,统计一周的花销开支,算一算每天花了多少钱,一周共花了多少钱,从下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习惯,这一活动的开展为了让学生从小树立一种负责的意识,珍惜每一分钱,对自己的花费进行合理的规划。活动结束后师生交流对这一活动的认识,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
(2)对活动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客观、正确地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所以实践活动结束后,应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如:很多实践活动需要同学间的合作,通过交流发现,如果组员在活动中只顾自己,没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小组活动就不能顺利地开展下去。通过总结评价,使学生意识到活动中要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总之,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数学实践活动课对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将数学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启航等《小学教学设计》山西教育报刊社
[3]金成梁等《中小学数学教学艺术与教材建设》山东教育出版社
代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