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标准下美术鉴赏课堂中师生角色的转变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美术鉴赏,人文素养,师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5 13:41
人类进入21世纪,由于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引起了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每位教师将在这次改革中接受新课程理念的洗礼,重新整合自己教学方式,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新颁布的《美术鉴赏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堂教学重新定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以及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感知到积累,从积累到理解的过程。这表明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为了尽快走进新课堂,教师除了理解新课程理念外,关键还要认清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扮演何种角色。
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程的主宰者。传统的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因此,课堂成为教师“独唱戏”,“一言堂”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传统的课堂教学导致了教支配学,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从而使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丧失。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新课程中,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课程摈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意知识的应用性。在传授知识上重视“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悬念”,充分利用学习情景素材,巧妙设置疑问,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课堂讨论,把问题交给学生。在课程上,教师不在是“满言堂”,而是把发言权交给学生,要由原来的既是导演又是演员的独角戏中转变出来,变为引导和启发“演员”的导演。
其次是学生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看做被动学习者,把学生做知识的贮存罐,主张用知识填充学生大脑,注重知识传播和死记硬背。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严重剥夺和压制了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在校心理焦虑,高分低能,厌学现象发生。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应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的理念上,我们应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角色的转变应表现以下方面:
1.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布鲁纳认为“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儿童,都有他们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人不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能够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改变传统的学生观,不应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创造促进学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在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变过去“听、记、背、练”的被动状态,通过表演、分组讨论、小组合作,质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按不同的层次设计问题、分组,既注意组内之间的配合,又要注意小组之间的合作,互相关注,共同感受探索的成功,承受失败的失望。第三,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2.由学习的依赖性转变为学习的独立性和独特性,成为综合知识的探索者。传统教学的根本弊端是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以探索、合作、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总之,教师要转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特性,造就新一代的创新人。
刘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