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较强职业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将课堂上的所学知识与工作中的实践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原则,缩短高职学生与企事业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高职教育要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帮助高职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要求采用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必然带来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一些高职院校对这种全面改革认识不足,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强调以课堂学习为主,抵制校企合作,长此以往,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难以提升。此外,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排斥高职院校全面的教学改革,这也妨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实施。

  2.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体系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高职院校建立相应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和创新教学管理体系,而部分高职院校采取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教学方式,很多专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运行和效果。此外,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大多来自于高等院校毕业生,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妨碍了院校和企业联合推进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由于高职学生在不同区域和行业的岗位顶岗实习,实习成绩也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缺乏实时监控和过程管理,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高职院校自身实力不足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要采用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吸引企业参与合作。但是有些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实力不足,难以吸引企业参与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有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和行业的经济发展的需求联系不紧密,办学特色不鲜明,喜欢一哄而上,应用型、高技能、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特色不明显,体现不出高职特定专业的不可替代性。2、很多高职院校课程既要符合企业的需求,又要满足相关岗位的基本要求,体现专业知识的应用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但现有高职院校很多课程还达不到以上要求,存在着片面性和局限性,没有真正构建以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3、高职院校实训条件欠缺,难以满足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完善校企合作,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学生实际技能

  高职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在从事业务活动的操作技能。高职院校要以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和就业市场信息,联合企业和行业开发相关专业的实训教材和核心课程,改革教学方式,突出各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完善对专业实践的考核和对专业技能的评定。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必须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促进学生发展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校企合作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能力和素质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高职院校学生能够根据市场情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各项实践中区,针对性的解决专业实践的某些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通过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发展”三维循环实践教学平台,真正提高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构建适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要把企业岗位和技能要求与高职院校相关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和课程体系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参与高职相关课程的教学和管理。高职院校可以和企业共建高职专业,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行业需求和企业特点建设课程体系,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相关专业课程,让企业专家参与制订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发展规划。要坚持以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要充分利用院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优化育人过程,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要坚持“双证书”制度,完善专业教学与实践资格考试相衔接的教学模式,形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构建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操作平台。

  3.构建基于工学结合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对于完善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至关重要。高职院校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放性、职业性和学生分散的特点,在学生顶岗实习的用人单位里聘请兼职教师,对他们进行教学管理方面的培训,支付他们适当的工作报酬,要求他们代表学校,依据学校的管理条例,对不同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进行严格的指导、检查和管理。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行“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为企业提供各种专业服务工作,积累专业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各专业教学指导教师的队伍结构,吸引、鼓励和激发相关跨专业课的教师积极参与不同专业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4.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融合,借助社会力量的支持。通过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参与企业的相关工作,让学生融入到企业氛围之中,感受独特的企业文化并受到企业优秀员工良好的职业精神的熏陶,传递企业的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等,让高职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就能够接受职业素养的训练。同时,校企之间的融合,可以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中,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培育敬业和诚信的品德、团队协作的精神、守规矩、讲标准的意识等,增强学生对职业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规范的了解,从而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努力造就准职业人。

  参考文献

  [1]赵炜.高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研究.现代企业教育,2014,(9)

  [2]方华.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7,(9).

  [3]赵炜.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模式路径分析.广西教育,2013,(12).

  [4]刘天英刘萍.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赵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