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能力是在小学基础教育中的语文教育体现出来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使语文素养随着提高,所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了语文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那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的问题,本文就是从这些问题出发,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阅读能力的观点。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组成;培养策略;习惯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亟需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为提高阅读能力奠定了基础,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为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导向。在我国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但一直以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的心病,尽管课内课外反复训练,但效果不明显,学生的阅读水平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刻不容缓的。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组成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认读能力。这方面能力主要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理解能力。这方面能力主要指“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评价能力。这方面能力主要指“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4.批判能力。这方面能力主要指“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积淀能力。这方面能力主要指“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阅读能力的强调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使语文教学更加系统化完善化,教学目标明确,从而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有独特理解,就表扬;有一定道理的,就鼓励,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把激励的语言带进课堂,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可以自主确定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寻找学习伙伴;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探索知识,自己去总结规律,自己去评价学习效果,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激发兴趣,使学生热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真正有兴趣去阅读的时候,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是最合适的培养时期。带着兴趣去阅读就可以变枯燥无味的强迫性阅读为“悦读”。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下心情开朗,记忆力较强,思维清晰,开展阅读活动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⑴利用故事情节设悬念诱发学生兴趣。老师可以在开展阅读课的时候给同学们讲与本节课有关的小故事;让同学们都来谈谈自己的感悟或在阅读的故事中设置悬念,悬念可以诱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期待着文中下一步会怎样发展。这样,学生在课下也会积极主动地找一些有关作者的文章进行阅读,就达到了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⑵组织课堂游戏,培养阅读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中年级教学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
⑶开展课间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我们开展朗读比赛、办读书剪贴报、手抄报,开展读书会、讲故事比赛、读歌朗诵会,展示优秀读书笔记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间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⑷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学校和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社会的环境也能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教室内或走廊上悬挂名言名句。还可以让同学们每天一人一个名言警句分享给大家。
3.鼓励学生“动”起来
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摒弃过去那种从头到尾的串讲串问,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读书状态,加深理解和体验。这样学生便从被动地接受中解脱出来,回到应有的主体地位,真正“动”起来。
三、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强制,也不需要意志控制,就能自觉地去进行阅读的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完成阅读内容,达成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读书的习惯;2.边读边思考的习惯;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4.使用工具书的习惯;5.预习的习惯;6.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阅读能力培养是一个艰难又漫长的过程。语文老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着力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训练,并注意适时适当地调整方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琪燕.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2014.8期.新课标(中)
[2]谢巧珠.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2014.5期.新课标(小学)
[3]杨琰.浅谈如何进行小学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16期
陈金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