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充满“乡土气息”——浅谈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

  摘要:生命意识的教育是我国近年来新兴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文史知识、荣辱观念以及理想信念进行系统教育,使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语文课程不仅仅只是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和沟通技巧的课程,同时也一直都是学校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和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应不断注入更多生命意识理念,不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和重视。本文对我国语文教学中生命意识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生命意识

  生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生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尽力向充满希望的方向发展。虽然生命并不是永恒的,但是在人短暂的生命之中,应用心灵来感知世界的美丽,使生命拥有乐观、善良、真实、积极、向上等优质的闪光点。语文教育的职责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学生能够拥有这些生命中的闪光点,因此,语文教育更应该加入生命意识的教育,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

  一、语文教学中生命意识的教学现状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普遍缺乏生命意识的教育,首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家长都将关心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以考试得到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在这种情况之下,生命意识的教育也就逐渐不受重视。其实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而不是学习机器,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难免会将学生的其他成绩掩盖,使学生缺乏综合素质。

  其次,由于授课方式老套,教师无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知识缺乏兴趣,自然也会失去创造的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并不应该只针对知识,而是应该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多学习其他方面的综合性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语文教学一直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桥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入生命意识教育也是理所当然的。

  二、培养生命意识的有效对策

  1.课堂内容多元化讲解

  语文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并没有既定的框架,所有问题也似乎都没有正确答案,而这正是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所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并不存在固定的课堂讲解方式,也不存在思维定式,所有的问题都应该由学生自身独立思考完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将真实的生命情感加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使课堂呈现出一种多姿态、多元化的色彩,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生命力与活力,从而使学生能够了解生命的意义。

  2.以文字倾诉思想

  语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为文字,学生能够从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当中体会文字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较高的审美情趣。而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吸收和归纳文字表达的情感,而是将自身的情感积极地表达出看来,在学习知识和欣赏作品之后,能够留下一些体会和感想。因此,在语文教学和课堂学习中,应该加入更多让学生用文字表达情感的环节,让学生将胸中的情感勇敢地表达出来,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在不知不觉中拓宽学生表达情感的渠道,为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指明方向。

  3.注重情感表达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表达,情感表达的方式也是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之一。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文章的情感表达之上,理解文字语言的情感表达,才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生命中不仅仅只存在一帆风顺,甚至不仅仅只有喜怒哀乐,还具有很多表达不清的情感元素,无法直抒胸意,只能以文字形式表达。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名诗《早发白帝城》,即使是初学诗词的人也能感觉到这首诗浑然天成的气魄,这首诗创作于李白被贬斥后又遇赦免而返乡之时,因此这首诗整体的基调为流畅、轻快。而学生在学习这首古诗时,虽然能够感觉到古诗的精彩,但是如果不理解作者所处的时期,也很难对这首诗正确解读。因此,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学生将阅读的重点放在理解情感方面,从而加强学生对情感的体会。

  4.利用实践升华对生命意识的理解

  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教授理论,同时,还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而实践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并能够正视生命、珍惜生命。许多学生一直以来都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对于生命的理解仅限于在父母庇佑之下的生活方式,却没有思考过离开父母的羽翼将会是怎样的状况,所以很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生命的真实含义。若在语文教学中加入更多实践性的内容,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能力对生命进行解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并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渐丰富起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的学习更多是在帮助学生建立起表达思想情感的桥梁,而在学习之中,更加应该让学生理解生命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将生命意识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理解生命的意义,并能够以一个正式、端正的态度看待生命的意识,并能够在理解自身生命意识的基础上正确对待他人,摆正对于一切生命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培养生命意识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课题;杨德霞,姜智,当代青年研究2007-01-26

  [2]注重以人为本培养生命意识——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教学的两点认识;宋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1-11-15

  [3]论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付利平,西南师范大学2004-04-01

  [4]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生命意识教育的研究;毛兰兴,云南师范大学2009-06-08

  [5]中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探讨;陶湘,江西师范大学2010-04-01

  [6]解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意识;鲜志英,华中师范大学2004-11-01

  [7]中学语文教学应当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李寰英,上海教育1999-05-15

  杨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