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县加依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持续性发展的研究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文化遗产,旅游业,乡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9 17:04
摘要:民间艺术品类濒临减少,民间艺人逐渐减少,民间艺术和艺人亟待保护。新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承艺人的管理及保护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民间艺人的工作积极性,为弘扬新和乃至龟兹地域民间优秀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新和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保护
旅游业是新时期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覆盖面广、带动作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号,是一项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产业,更是惠民生的富民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新和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乡村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与界定
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以来,乡村旅游便成为我国旅游业的生力军,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之一。从这一意义上来看,任何以单一民族构建的乡村都可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从广义旅游资源的角度来说,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而这正是成为旅游吸引物的关键所在。
二、加依村基本情况及发展优势
1.基本情况
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北距县城6公里,毗邻新和县火车站,是新疆最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间乐器制作地之一。加依村建设所需资金由自治区新农村建设资金、浙江丽水援建资金、自治区旅游专项资金以及县财政拨款四方资金组成的,按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项目包括民族乐器展示中心、乐器销售厅、旅游购物街、旅游休闲园、特色餐饮饭店、生态停车场等。
2.发展优势
2.1 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厚
早自300年以前加依村先辈们就在这里挖渠引水、开荒,逐渐形成了村落,维吾尔族农民们一边从事生产,一边制作乐器。几百年来,加依村从事乐器制作的人员日益增多,以家族小作坊的制作规模不断扩大,制作的水平稳步上升,以都塔尔、弹拨尔、热瓦甫、艾杰克为主的乐器制作品质日臻完美,赢得的市场日渐广阔。如今,加依村全村共299户人,从事乐器制作的就有106户人,时间最长的已传至六、七代人。每年平均可销售制作的乐器达10000余件,平均每户收入达6000元左右,多的达到15000元,少的也在4000元以上,全村乐器年产值70万元,乐器制作使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2.2 区位优势突出,艺术氛围较浓
加依村素有“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美称,是新疆最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乐器制作地之一,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民间艺术保护项目。其加依村龟兹文化展示中心的实施也是新和县民族民间艺术和打造乡村旅游的一个亮点资源,开发价值与意义极大,作为旅游产品和民俗旅游目的地,可以满足游客参观、体验、龟兹歌舞欣赏、特色餐饮、选购旅游纪念品等多方面的需求。
三、加依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和不足
1.缺乏行业机构
加依村虽然已有100多户民族乐器制作家庭作坊,但至今没有建立相关正规的行业机构,制作大户们在乐器制作、市场发展中均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专业服务和业务交流,在产业发展、技术革新等方面难以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难以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难以发挥集聚效应。由于缺乏行业机构,也使得加依村民族乐器在行业内缺少话语权,行业地位没有相应凸现。
2.缺乏整合模式
旅游资源必须经过整合才能发挥它更大的效能。而今,加依村旅游项目打造以初现雏形,但从生产、生活、生态乡村旅游资源的三要素来看,如何综合开发利用,建立健全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文化村,还需在行进中边发展边探索边完善。
四、加依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1.遵循原则
1.1 原真性保护原则
加依村民族手工乐器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和人民千百年集体智慧的结晶,旅游开发是当前发掘其潜在经济价值的最佳形式之一。在进行加依村旅游开发时,一定要坚持原真性保护原则,避免将某些有吸引力和开发价值高的文化遗产剥离原生态环境和其赖以生存的整体。通过原真性开发,不让旅游者产生神秘感、距离感。
2.几点思考
2.1 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要推动加依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不仅需将乡村旅游提高到县域经济战略发展的高度上来,把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来抓。还要切实的解放思想,让更多的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影响到整个农村的生产结构与生活结构。使村民通过学习、交流、培训,进一步提高文化素质,通过学习相关的经营管理知识,学会用汉语与游客交流等以及提高自身修养,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宽村民的就业、收入渠社会的稳定,也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2.2 制定规划,集聚发展
规划是建设的前提,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加依村大部分家庭式乐器制作过于分散,不够集中。可以通过将各个角落的作坊式乐器制作户集聚起来,通过提升制作者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形成集制作、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从而提升加依村乐器的整体知名度。
2.3 融入创意,提升内涵
好的文化创意和策划,不仅可以提高产品文化价值,而且可以大幅度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经济价值。同时,加依村民族乐器协会也可借助援疆援建的优势与浙江众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加强合作,进行深度的文化创意开发和品牌策划推广,实现乐器制作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的双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强;;浅谈新和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及保护——新和县对民间艺人管理的一些做法[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鲍自斌;浅谈新和县的历史文化[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李崇林;新疆库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4]关红;使博物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的载体[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郭永金;信国洋;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个战略重点“闪光”[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刘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