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师生关系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师生关系,工程师,新课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5 17:33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不仅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建议,也对目前我国的师生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国目前的师生关系现状出发,对如何构建新课改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师生关系;构建方法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学校的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作出了及时的调整。新课改的实施,对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从古至今,教师一直被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每个社会成员的成长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一、我国教师的演变过程
古往今来,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文字形成之前,教师的扮演者往往是父母或其它经验丰富的长者,采取的是口传心授的教育方式。封建时代,教师的扮演者则由秀才或举人担任,采取的教育方式跟目前我国的教育方式大致相同。教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教师指的是在各行各业对知识和经验进行教授的人。狭义的教师指的是经过专业的职业培训,在学校工作的人。
二、我国师生关系的现状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相互尊敬,彼此平等的,但目前我国师生之间发生冲突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目前的许多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庭的关爱中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遇见过挫折,当在学校受到批评时,往往对此难以接受,进而与教师发生激烈的争吵,甚至相互殴打,造成师生关系恶化。同时也扩大了家长与学校的矛盾。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对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缺乏一定的公平与公正,引起学生的不满,容易造成师生关系恶化。甚至一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师德,对学生进行恶意体罚,给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伤害,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师生关系矛盾,而是上升到刑事案件。教师对学生的恶意体罚已成为近些年新闻媒体所关注的热点之一。
三、新课改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1.师生关系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我国的教育环境正在向着崭新的阶段迈进,因此,教师也要摆脱传统的师生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掉以往“一言堂”的教学观念,并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许多教师并不是因为对教育抱有极大的热忱而选择教师这个行业,这也导致其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学工作上,情绪化严重。而这种教学态度不仅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也不利于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教师要在师生关系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从事中职教育的教师。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中职教师决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问题而轻视学生,反而要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与帮助,促进平等的师生关系。许多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因此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许多教师在以往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轻则批评教育,重则对学生肆意打骂。中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以引导为主,批评为辅。在引导的过程中使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这样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为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奠定有利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师生的平等关系,否则容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心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造成被动的教学局面,给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到师生平等,还要做到生生平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做到差别对待,这样,学生才能信服老师处理意见,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2.师生相互理解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不理解学生,学生也不理解教师……亲爱的同行,相信我,侵蚀学校生气勃勃的肌体,毒害学生集体生活的冲突,多半正是这种互不理解引起的。”师生之间的许多矛盾其实是由于相互的不理解所造成的。教师由于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忽略学生的看法与意见,这就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出发点虽然是好的,却经常不被学生理解。例如,就教师压堂这件事情来说,教师是希望学生能够多学习一些知识,对知识有完整的掌握。但是在学生看来,老师侵占了其课余时间,因此对老师产生强烈不满。老师在对班级的事情作出决定时,要听取学生的建议,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也要对教师进行适当的理解,许多学生由于没有达到较高的思想层次,缺乏对于老师的理解,这时老师要采取幽默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使教师幽默的形象留在学生心中,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达到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目的。
3.情感交流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是除了父母外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师生间如果缺乏足够的交流沟通,不仅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融合,反而会给师生间带来矛盾。每个学生在其学生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特定的烦恼与问题,教师除了积极的做好教育工作外,也要抛下师生的等级观念,对学生的烦恼进行倾听。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要积极的利用学生的在校期间,与学生成为朋友,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问题与烦恼,以“过来人”的身份从朋友的角度帮学生进行处理,拉近师生关系,带动师生关系良性发展。
结语: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学校要积极的为师生创建轻松、活跃的教育氛围。教师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多征求学生的建议,培养学生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只有做到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去尊重教师,以此来带动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保障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刘瑞青.新课改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D].河北师范大学,2011.
[2]强翠兰.和学生们一起成长——浅谈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1).
[3]周薇薇.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和谐师生关系及其构建[J].科技信息,2010(08).
[4]刘世德.浅谈新课改后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5]何代国.新课改背景下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3(S3).
蔡永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