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

  摘要:现代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观,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个性,应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时期的小学学校管理应以人为本,让全体师生全心全意为实现中国梦培养人才。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管理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做好小学管理工作既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也是小学管理者的基本职责。立足新课程背景和经济社会对小学教育的新要求,做好小学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学校管理,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那么,新时期如何加强小学学校管理呢?

  一、建立完善的约束与激励制度

  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因此学校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各种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是建立完善业绩考核办法,使工作量化、细化、目标化;二是将考核内容全面化、办法科学化、过程公开化,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三是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加大奖惩力度,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励有效劳动。

  这种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教育人,这种人本化的管理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约束能使人按要求去做,不放纵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我们在约束的同时要从激励着手,争取人心,寓约束于激励中,教师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总之,学校管理工作要重视人本管理。这样,对教师的管理才能获得成功。也只有对教师的成功管理,才能发挥、调动起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百年大家,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1.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教师主人翁责任感

  建立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首先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形势任务、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在当前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高需求与教育发展缓慢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和学校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引导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以学校发展大局重,自觉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与学校的兴衰共荣辱。同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强化“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努力争当爱岗敬业、爱生勤业、爱教精业的模范。

  2.营造学习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理念

  现代教育呼唤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建学习型团队成为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开展“校本培训”,创设“促学”氛围。学校要发挥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让他们上好观摩课、探讨课,做

  好教案设计、教材分析示范,以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第二,鼓励“自学”,号召教师

  全程学习,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通过教师自学弥补自己在知识、能力、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积极提高自己,把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外化为能力。第三,积极搭台子、铺路子,尽可能多提供走出去开阔眼界、学习提高的机会。

  3.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有效的活动能凝聚人、激励人、鼓舞人。学校要广泛开展以“争当岗位名星”、“争做创新能手”为主题内容的竞赛”活动。举办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在广大教师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潮。深入开展骨干教师“带徒传艺”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学研究的“传、帮、带、导”,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早日走向“成熟”。大力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

  4.创设和谐环境,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

  一个团体如果离心离德,各自为政,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失去战斗力。要把“以人为本”贯穿每项工作的始终,坚持轻“管”重“理”,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形成良好的干群关系;通过文体活动、意见交流等形式,让教师之间加强了解、促进团结、增进友谊,创设和谐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广大教师的集体观念,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整体、心中有大局,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是搞好学校教育管理的主流思想,谁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改革谁就会落伍于时代,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1.渗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需要现代化的理念来指引。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首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老师角色定位为“学生的服务者”和“教育活动的调控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必须围绕“交流——互动”的核心,建立“交流——互动”的课堂模式。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深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2.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下决心摒弃旧观念老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交流——互动式,启发——引导式、讨论——探究式、开放——发散式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应对“新课程、新教材、科目多、课时少、任务重”的教学局面,从而达到“少课时、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学质量目标。

  3.确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评价体系

  “没有评价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唯分数论的教学评价体系已非改不可了。我校建立了一个既有量化数据,又包容思想道德、业务能力、学生评价、社会家庭评价等多元因素的评价体系。

  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漫长的、复杂的过程,单纯从一方面达不到管理的目的,必须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因此要不断探索科学管理的新经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

  总之,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小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管理工作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要不断探索科学管理的新经验,不断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达到小学教育的各项目标。

  王万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